Monday, January 16, 2006

瑜珈練功房-從瑜珈談熱與流汗

  從瑜珈談熱與流汗
  熱與流汗是近來台灣瑜珈新話題,趕流行的朋友,您知不知道這熱與流汗對身體影響的關係?
  先來談流汗。汗很有學問,中醫對這個汗很有研究。好醫生可以從汗看出一些疾病蹤影。中醫學講求維持身體各種平衡,認為不出汗會致病,大量出汗也不行,還有看出汗的部位來判斷身體五臟六腑哪裡出了問題。什麼叫做大量流汗呢?中醫的定義是”汗出如豆”,也就是說可以看的到身上汗滴很大,會滴落地面,這就是大量流汗。
  汗可以排出身體內的廢物,美國山達基組織甚至針對排汗開設了一個排毒營,專門以各種方式刺激排汗,或許熱瑜珈的構想也是受到其影響吧?
 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大量流汗,大量流汗會傷身體,中醫把人分為實證與虛證兩種,實證人體壯,喜冷怕熱,身體油脂多,胃口也好,這種人比較適合短期的大量排汗,可以藉由流汗排毒。虛證人怕冷,胃口小氣力也小,這種人就不適合大量排汗,不然會讓身體更虛。
以下是從某網站轉錄的一段關於大量流汗的壞處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夏季天氣炎熱,易傷津耗氣,炎夏為維持體內溫度的恆定,排出大量汁液,汗液的排出除去失了水份,也丟失了大量的無機鹽、維生素。人會感到口喝、乏力。由於消化液分泌減少,胃酸下降,胃腸功能受損,考生的食欲也下降。大量排汗,造成體內缺水,蛋白質分解加速,膳食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,同時注意維生素攝入。
  中醫認為,夏季心火旺,多汗傷津耗氣;多雨濕重傷脾,脾主運化。貪食生冷,可使脾胃失和,造成胃腸疾病,也影響其他臟器的正常活動和營養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順帶提到,運動後補充水分時,因為貪涼喝冰冷的飲料還會傷害脾胃,所以古人叮嚀練瑜珈之後要一段時間再喝水,練國術也很忌諱練完功之後喝水。
  汗流過多會傷身體津液,這傷津液在中醫學也叫做傷陰。除了上一段轉錄講到的問題之外。還可能會有陰虛的症狀發生,例如口乾口渴、咽喉痛、晚上睡不好等等,或者會覺得身體在傍晚以後開始發熱煩躁。這是流汗引起的短期問題。
  當汗水在皮膚表面等待發出體外時,如果吹到風受到寒,皮膚毛孔會收縮,在皮下的汗就排不出來,久而久之就形成中醫講的風濕問題,也就是這些應該排出體外的廢水排不出去而轉入體表流動,慢慢會囤積在身體某處形成疾病,這種疾病很難醫治。所以汗出一定不要吹風。練國術的時常講”避風如避箭”,可見得這是很重要的前人經驗。所以練瑜珈時一定要準備一件乾衣服練完替換。通常年輕人身體強盛覺得無所謂不以為意,但是這問題還是會累積在身上,等到中年之後身體開始出現一堆毛病,那時候就很難說疾病因何而起。這是流汗引起的長期問題。
  初學瑜珈的人,常會在前幾堂課大量流汗,這是因為身體還不是很強壯,不適應瑜珈體位法的操練的緣故。練一陣子之後,就會發現自己每堂課只會流一點汗,不會滴落地面,甚至就不流汗了,這才是正常的狀況,並不是要大量流汗才好。但這是自然的反應,並不是說要改變練習的質量來控制汗量。
  良好的練習瑜珈過程,最好是前半個小時讓身體流汗,後面要放慢腳步,在結束大休息前讓汗自然乾掉,以免在休息時受涼。休息時不要睡著,睡著失去意識則體溫會快速下降,要保持清醒才能練出放鬆力而且維護身體不受涼害。
接下來談到熱。
  我們這裡地處亞熱帶,夏季溫度高,每年夏天媒體都以預防中暑為號召,尤其我們國軍官兵有一條曾引人非議的規定,就是室外溫度如果超過攝氏33度就停止室外操課改為室內活動,因為過去官兵中暑事故太多,軍隊實在承擔不起,可見熱對人身體的傷害很明顯。那怎麼會有人想要以熱來鍛鍊身體呢?目前我還想不透這道理,等我知道了會立刻在這裡與大家分享。
以下是從網路上找來的因為溫度過高引起中暑的相關說明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每年夏天,天氣非常炎熱,而且濕度相當高,對一些需要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,如沒有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,便有可能中暑,危害身體健康。若體溫再上升又未能及時散熱,更可能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,即中暑。此時必須即時替患者降溫及進行急救,否則會有生命危險。
甚麼工作會容易引致中暑?
  任何人若需要在高溫的環境工作,無論是戶外或戶內,而又沒有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,就可能會中暑,例如地盤或修路工人、洗熨工人、廚房工人、搬運工人等等。初次或重複做這類工作,因身體未能適應,更容易中暑。
中暑的種類
  熱暈厥成因:在高溫下,表面皮膚血管擴張,使供應大腦及身體各部份的血液減少,引致暈厥。症狀:暈眩、皮膚濕冷、脈搏減弱。熱痙攣成因:在勞動時大量出汗,鹽份亦會同時損耗,若只補充水份,會引致熱痙攣。症狀:肌肉抽縮疼痛,可持續一至三分鐘。熱衰竭成因:由於大量出汗,身體流失大量水份及鹽份,影響心臟及血管功能。症狀:非常口渴、疲倦、四肢乏力、噁心、頭痛、暈眩或短暫神智不清、皮膚濕冷、面色蒼白、脈搏急速及微弱。中暑高熱成因:長時期處於酷熱的環境中,會損壞中樞神經系統控制體溫的功能。症狀:有別於其他中暑的種類,患者會逐漸減少或甚至停止出汗,皮膚變得乾燥炎熱、脈搏急速及微弱、呼吸亦逐漸加快、暈眩神智混亂甚至不醒人事、痙攣亦可能發生、體溫可高達攝氏四十一度。
  怎樣處理中暑?
  一、應盡速將患者移離高溫場所,在陰涼處休息或平臥,並可將雙腳提高,以增加腦部的血液供應。
  二、若患者清醒,應補充含鹽份的飲料。
  三、若患者昏迷不醒,應盡快召喚救護車,送院治理。
  四、在等候救援期間,應替患者脫除外衣及其他束縛物,並搧涼以減低體溫。
  怎樣預防中暑?
  一、應隔離室內的高溫設施及散熱裝置,減少熱能散發到工作間。
  二、加強室內通風設施或採用空氣調節。
  三、避免長時間在高溫下工作。
  四、要備有適當的飲料以便補充失去的水份及鹽。

No comments: